大竹:金融“活水” 灌溉綠色農業
2015-09-19 16:58:57 來源:大竹縣聯社 作者:張嬋 點擊數:
近年來,大竹聯社著力發揮農信社在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支持大竹縣優勢產業、特色農業等綠色農業項目,并踐行節約、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綠色信貸理念,助力循環經濟發展,實現了農信社、專合社及農戶三方共贏。
大竹林萍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大竹聯社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
達州市大竹聯社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8月17日一大早,大竹清水鎮拱橋壩村的“核桃大王”鄧林萍便一連跑了五個地方——林萍核桃種植基地、林萍核桃育苗基地、笨雞養殖基地、千頭生態有機豬養殖基地。這是鄧林萍在大竹農信社的幫助下發展的循環農業經濟。提起現在的創業生活,鄧林萍高興地說:“是農信社幫我圓了長久以來的創業夢。”
2008年,拱橋壩村還是大竹縣十個特困村之一,農戶增收渠道單一,村民生活十分困難。鄧林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憑著多年在北京、上海打拼的經歷,他通過反復考察、試驗論證,決定利用現有荒山荒坡,通過種植核桃帶領鄉親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然而啟動資金不足的現實,如一盆冷水潑在了鄧林萍頭上,“怎么辦?”正當他焦頭爛額的時候,清水信用社客戶經理已事先得到了消息,主動找上門來,向鄧林萍了解情況,收齊了信貸資料,并建議他嘗試創辦一個專業合作社。2008年10月,鄧林萍在順利拿到5萬元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后,注冊成立大竹縣林萍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參社會員數達到120戶。之后,他又通過社員貸款、農戶信用貸款等方式,在清水信用社陸續貸款,金額超過30萬元。有了資金保障,鄧林萍與村社簽定了3000畝荒山荒坡承包協議,從陜西引進薄皮核桃。2008年11月,首期2000畝栽種結束,且長勢良好。
為了把核桃產業做大做強,鄧林萍針對核桃投資大、見效慢的特點,決定采取“以短養長”的辦法,通過建設笨雞養殖基地、千頭生態有機豬養殖基地等見效快的項目,有效解決核桃苗成長期間資金壓力,確保合作社走上良性循環之路。但資金不足的難題又擺在了面前。這次,他還是找到了信用社,該社主任思考后說:“貸,幫忙幫到底,幫你走循環經濟的路子!”這么一來,大竹農信社又與鄧林萍緊緊“抱”在了一起。很快400萬元貸款批了下來,有了這筆錢,笨雞和有機豬養殖基地陸續建立。
在大竹農信社的幫助下,林萍核桃合作社的循環產業有了雛形,生豬糞便實行零排放、零污染,作為天然有機肥料用于核桃基地;笨雞投放在核桃基地散養,既減少核桃蟲害又能幫助鋤草,雞糞也可以作為核桃樹的有機肥料。今年,合作社又在這片地里,種下了辣椒、番茄、南瓜等蔬菜,這些蔬菜到了收獲季節,已陸續上市,初見效益。
經過7載春秋的風雨拼搏,當初那一片片荒山,如今已綠樹成蔭,變成了價值不菲的核桃林。合作社從原來的單一核桃種植,發展為集生態笨雞養殖、放養野香豬養殖、蜂蜜養殖、生態南瓜、核桃深加工等于一體的多元化森林食品產業基地和生態觀光農林業。目前,林萍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已被確定為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6個種植基地、3個育苗基地,參社會員6000余戶,總面積達5萬余畝,實現年利潤200萬元,帶動會員年增收1萬元以上。
經濟興則金融興,金融活則經濟活。大竹農信社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綠色大竹”建設,為大竹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作出了貢獻。
責任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