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農商銀行資訊 > 媒體報道

馬邊彝族自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注入金融動能 彝鄉綠茶飄香

2018-04-26 11:16:09    來源:樂山日報   作者:宋雪  點擊數:

創新貸款產品

荒山上建起標準化茶園

層巒疊嶂的茶園一望無際,蔓延開來,與遠山相接……站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頭,放眼望去盡是優質茶樹,精致的茶亭更是為茶園增添了不少亮色。近日,記者來到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鄉柏香村倒碑坪(小地名),只見馬邊文彬茶業有限公司的標準化茶園里一派生機與活力。

“以前這一片全都是荒山,2011年我們開始建設標準化茶園,現在總面積達到2240畝,投產的已有1100畝。”漫步茶園,59歲的公司總經理何文彬無比感慨,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他由馬邊聯社5000元的信貸資金起家,開始從事茶葉生產,“我的今天,離不開馬邊聯社的幫助。”

2011年,何文彬在柏香村流轉2200多畝荒山,準備建設標準化茶園基地,但資金問題卻成了一大阻礙。201411月,何文彬因流動資金不足向馬邊聯社申請65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但因金額較大,抵押難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茶葉發展?馬邊聯社創新貸款產品,將支農再貸款與扶貧擔保基金貸款相結合,采取多種途徑解決抵押難的問題。短時間內,馬邊聯社對何文彬公司的茶園基地進行詳細調查,通過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對茶園的林地權屬、資源分布、單位面積株數等進行核查,并聘請有資質的中介資產評估公司對其整體資產價值進行有效評估。

20152月,馬邊聯社利用支農再貸款向何文彬的公司發放茶園建設貸款650萬元,在這筆貸款的幫助下,茶園的建設蒸蒸日上,于2017年達到小產,年產鮮葉達1.75萬公斤。

“在建設標準化茶園之前,我們公司的茶園面積只有400多畝,現在規模變大了,還帶動周圍農戶增收。”何文彬的兒子何應軍告訴記者,茶園的鋤草、打理、采摘均由當地農戶完成,帶動當地200戶增收,戶均年增收2000元。“如果沒有馬邊聯社的幫助,這一切我們想都不敢想。”何應軍無比感慨。

注入金融動能

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何文彬的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已帶動約500戶農戶創收,創收惠及約1000人,幫助近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何文彬的經歷,也成為馬邊聯社扶持茶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馬邊擁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種植地理條件,形成了特色茶葉品牌優勢,茶產業對于扶貧起到了很強的帶動作用。”馬邊聯社理事長任洪軍告訴記者,作為馬邊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馬邊聯社支持地方茶產業帶動脫貧,這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茶園基地的建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對于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多年來,馬邊聯社利用支農再貸款與扶貧擔保基金貸款的有利結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記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末,馬邊聯社已對茶產業主體授信金額3763萬元,貸款余額3000萬元,用于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及鮮茶采購等,使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扶持茶產業的過程,也推動了馬邊聯社自身的發展,讓我們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任洪軍告訴記者,未來,馬邊聯社將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馬邊本土茶葉大戶的信貸投放,以龍頭茶企帶動農戶發展,給百姓帶來切實利益。

?據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馬邊聯社秉承“服務三農、扶微助小、扶貧助困”的普惠金融理念,為馬邊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近三年來,馬邊聯社立足本地農業特色產業,發放產業扶貧貸款,支持一大批省市級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專業大戶,助力茶業、果業、竹筍以及生態養殖等產業發展,授信總額達到12500萬元。“公司+農戶”的發展,不僅輻射帶動了約4000戶貧困農戶,更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積極有效的金融支持。

責任編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