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農信首頁 >  甜城農信 > 甜城特色

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 構建支持大眾創新創業融資新模式

2015-12-03 10:44:50    來源:   作者:  點擊數:

威遠原是以鋼煤為主的傳統工業大縣,第二產業產值2013年達70%。這一結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著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偏低,傳統增長動力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要素成本越來越高等困難和問題,亟待轉型升級。基于此,威遠縣委、縣政府于2014年在內江5個縣區中率先提出,與人行內江市中心支行、內江銀監分局、省農信內江辦事處深度合作,推進農信改革與金融服務創新,打造百里現代農業金融服務示范帶和30公里創業創新金融服務示范路(貢威路——嚴陵工業園區——北部新城),探索支持大眾創新創業融資新模式。經過近1年多來的探索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截至2015年9月末,威遠農商銀行向“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投放貸款18.5億元(占全縣金融機構一帶一路投放貸款額的95.23%),“一帶一路”沿線的嚴陵、鎮西、向義、新店、界牌5個鎮2015年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1437萬元,同比增長10.95%,高于全縣8.9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057萬元,同比增長10.1 %;第二產業增加值379668萬元,同比增長11.33%;第三產業增加值121712萬元,同比增長9.53 %。分別高于全縣6.8、10.73和0.87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8元,同比增長12.18%,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8個百分點。區內鎮西食品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首批省級支農再貸款示范基地,區內向義鎮被評為全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示范鎮和內江市信用鎮,區內周蘿卜蔬菜專業合作社、婆城大頭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區內威寶食品等4個品牌被評為全國知名品牌,區內威玻正在邁向四川玻纖新材料基地。

以威遠農商銀行為載體,聚合各方金融資源,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構建支持大眾創新創業融資新模式,進而推動威遠縣經濟結構由生產鋼煤為主調整到提供優質農產品新型工業產品并重,促進威遠農商銀行走上永續精進之路,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對此,我們做了以下探索:  

     ——探索“政府+金管(人行、銀監、辦事處)+農商行”合作模式,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

    威遠縣縣長羅平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會上指出,過去我們只注重大型企業發展,忽視了中小微企業發展,大企業一旦受市場行情波動,整個縣域經濟就會受影響。現在我們要堅持多元化戰略,通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大力實施“回家工程”,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積極開展“互聯網+”行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全縣今年電商應用企業達到150家以上;返鄉農民工創業企業達到12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各類創新型企業達到69家以上;中小微企業新增24家以上;建成各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7家。

    威遠縣的發展電商、“回引工程”、“雙創”工作、以及謀求經濟轉型升級正在打造的新能源、新旅游、新材料、新食品、新醫藥、新電商六大產業,與人民銀行的惠農促農金融服務、支農支小再貸款惠民服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三大工程,銀監會的金融服務進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省聯社“惠農興村”、“扶微助小”、“融城旺社”三大工程及威遠農商銀行打造服務快捷的普惠銀行、解決客戶金融服務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舉措如何才能高度契合,形成合力,其契合點在哪里?通過認真研究,我們提出“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構建支持大眾創新創業融資新模式”的思路。通過積極向縣政府、人民銀行內江市中心支行、內江銀監分局、省聯社內江辦事處匯報,得到大力支持,并同意共建共創“返鄉創業金融服務示范園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街、示范園,以及百里現代農業金融服務示范帶”,旨在形成“政府+金管(人行、銀監、辦事處)+農商行”合作模式,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一帶一路涉足的鎮5個,村45個(占所轄5個鎮106個村的42.45%)、農戶32625戶(占所轄5個鎮76865戶農戶的42.1%),中小微企業858家(占全縣的32.81%,占所轄5個鎮的54.7%),創新型企業65家,經濟總額占5個鎮的95.3%、威遠全縣的34.63%。

    ——推行“產業鏈+貿易融資”定制模式,實現信貸資金安全運行。

    產業鏈是從一種資源或幾種資源通過產業層次不斷向下游產業轉移直至到達消費者的路徑。產業鏈始于自然資源,止于消費市場,但起點和終點并非固定不變。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帳款等資產的融資。

    在經濟上行時,銀行業間競爭激烈,銀行過渡授信和企業(客戶)轉移信貸資金用途,易導致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失控和民間借貸無序。銀行如既要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又要防控金融風險,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把流動資金貸款變為貿易融資。產業鏈特別是農業產業鏈,按照現金流動規律,運用貿易融資方式,可實現對產業鏈每一環節、每一主體精準定制金融產品、期限。在“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我們通過對東工水電、銀星實業、四川威玻、威寶食品、金四方果業、締鉑酒業等企業,采取貿融保函、貿融貸款、貿融票據方式,既解決了他們融資中無有效抵押物問題,又確保了信貸資金封閉安全運行。如對東工水電、銀星實業、海山機械中標的央企項目開敞口保函;對威寶食品生產航空、康師傅、日清食品實行訂單超短貸。在推行“產業鏈+貿易融資”定制模式的過程中,威遠農商銀行初步形成無花果、蘿卜、青菜、大頭菜、生姜、設施蔬菜、果酒、生豬、機械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鏈金融,取得了明顯成效。2015年1-9月,“一帶一路”示范區內以周蘿卜、金四方等為代表的綠色食品實現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21%;以東工水電為代表的機械加工實現總產值10.2 億元,同比增長16.7%;以百勝藥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業實現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1.8 %;以三帝、白塔為代表陶瓷行業實現產值20.7億元,同比增長35.6%;以威玻為代表的新材料實現產值60.40億元,同比增長13%。

    ——推行“金融+互聯網+經濟實體”營運模式,對接新經濟時代。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引擎。今年7月,國務院制定下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威遠農商銀行據此提出在區內及全縣推進“金融+互聯網+經濟實體”營運模式,主動對接縣政府制定的互聯網+工業、農業、電子商務、旅游、民生服務、創新創業等12個領域;主動爭取首批參與、實施省聯社020惠生活平臺,目前已營銷威遠本地實體企業101戶加入其平臺;主動聯系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西南網貿港趕場小站、威遠縣零距離生活網和“12349健康養老”等本土電商平臺;加強電信、移動、保險、電業、水務、民政等合作;開通了“今必通”業務預約平臺、卡貸通業務,推進社區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廣泛應用。實現了鎮街有ATM機、村社商戶有POS機和EPOS機,家家戶戶有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蜀信卡。客戶自助銀行辦理率近70%,最高的網點達到94.91%。初步搭建起信貸支持平臺、支付結算平臺、便民生活服務平臺。

    ——推行“政府+銀行+社會”誠信模式,構建區域生態圈。

    威遠作為傳統工業大縣,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在經濟上行的前幾年域外銀行蜂擁而上、過渡授信,部分企業轉移貸款用途、參與民間借貸;在經濟轉型的當今,域外銀行大舉撤退或只收不貸以及各種形式的壓貸,造成銀行與企業之間信任關系趨緊,部分企業老總失聯、懶帳。“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內的農業、工業、商業企業對威遠農商銀行的依賴度、信任度很高,甚至達到100%。在這輪經濟轉型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內所涉及的鎮西、向義、新店、界牌鎮企業和居民戶生產經營正常、收入顯著增加,不良貸款“雙降”,形成了威遠區域金融生態示范圈。內江東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黃名軍對四川日報記者講:“自7月31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以來的近3個月里,不斷有其它銀行找上門來要給我們放貸款,我們都婉拒了。不是我們不缺貸款而是不能忘本,我們最困難時威遠農商銀行幫公司渡過難關。現在有名氣了,要貸還是在他們那貸,支持他們發展壯大。”威遠農商銀行也公開承諾并付諸兌現,對誠實守信的客戶保證不壓貸、不惜貸、不懼貸,利率優惠。如對這些企業和農戶利用人行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降低貸款成本。為新店鎮民富村每年授信4000多萬元反季節生姜貸款,確保該村僅生姜收入就有1億多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5萬元。如,種姜戶劉虹在威遠農商銀行獲信用貸款50萬元,購姜種170余噸,生產反季節生姜近300噸,實現產值500多萬元,純利潤達到50多萬元。

截至目前,“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所涉及的村、街、企業,獲得威遠農商銀行授信28.50 億元,占全行授信額的42.53 %,占所轄區5個鎮授信額的68.92 %。   

轉型升級中的威遠經濟,在“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示范區的引領下,正乘風破浪、走向多元發展,翻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嶄新的一頁!

責任編輯:楊賽